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思想,全面贯彻“善学”要求,把“基础扎实,会学习、会探究”的“善学”要求进一步落实到各科教学实践中,继续以“低负担,高质量”为目标,注意加强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适度培养,进一步使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潜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开发,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在抓好大面积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探索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途径方式方法。
主要工作:
一、继续坚持“善学”研究,深入开展学期课程统整的实验
本学期仍继续深化学期课程统整的实验研究,不断完善《启新小学各学科教学统整指南》。这学期下发了各学科最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从理论上说,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各教研组内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标准》,安排好学习计划,了解改版后的具体要求有哪些?在哪些方面有调整?和我们上海版的课程标准相比,课程设置、内容目标等又有哪些差异等,扎实地使每位教师加强课标意识,加深对课标的理解,教导处和校长室深入教研组参与老师们的学习交流。本学期,仍要加强“教材统整”,各教研组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力度组织教师对多种版本教材的结构体系的理解,特别是国家课标改版后的新教材,列出重点研究参考的其他版本教材书目,并要对这些教材体系进行深入的结构体系对比研究,通过学习理解内化,从而使每一位教师加强对一学期教学的整体设计,备课组抓好学期教学系统设计,再进行单元设计和教时设计,同时以新要求修改我们的统整指南。
本学期除了学习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外,还要组织教师学习市教委的《绿色指标》,这是我们今后教育质量的一个导向性评价指标体系。《绿色指标》聚焦十个方面,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以及上述各项指标的跨年度进步指数。这些指数对学校未来的教育整体改革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每位教师要根据《绿色指标》的要求调整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除了对自己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把握好以外,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心理、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拓展等方面加以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如:学生的课堂愉悦度、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的幸福感等内容,教研组内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有效的作业设计等方面去落实,组织教师实践研究分享,这些指标也将转化为我们课堂教学改进的评价主要内容。
根据学校课程统整实施的整体要求,仍继续大力推进学科内三类课程统整,各教研组还需要开展对于《上海市教委拓展型课程指南》和《上海市教委研究型课程指南》的学习。本学期仍要进一步进行探究型课程研究,采用集体教研的形式,以一些较为成熟学科的探究课案例进行剖析研究,打通学科之间的隔阂,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各学科的探究课质量。本学期还要在学生的学习探究的过程加以关注,教师要根据探究活动的类型以及自己活动的侧重点去精心设计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探究学习单,要能体现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年段之间探究能力培养的衔接,克服随意性,最终形成探究能力的系统培养,完善各年级、各学科的探究型课程。
本学期继续开展“一教一法”的研究,加强教学方法理论学习,把理论和教师自身实践两方面有机结合,以绿色指标为依据,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教学效率、教师自身经验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直接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为后续的创新寻求理论支撑。坚持“以学定教”,把研究学生和研究教学内容统整和教学方法创新结合起来。在学习内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所设计的教案中要突出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学法的指导,教法的落脚点最终是为学法服务,课后的随笔可以围绕这个重点进行反思。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实践和反思的研究,通过不断地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梳理自己零散的实践经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及特有的教学风格。在组内继续推广有效的教学方法,可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模式或以“一课多磨”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对比研究,形成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的教研活动模式,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提炼教法,一些操作性实效性更强的做法甚至可以在校内推广。
继续开展《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系统培养研究》,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言行,变“教学生创新”为“引导培养学生创新”,通过研制“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结合教法、学法的研究,将创新素养的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到我们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本学期还要关于课题研究开几节研讨课。
强调新知识传授的首次成功率,我们从区层面的监控卷以及市学生学业质量测试卷分析来看,现在注重考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这些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多的启示,我们的学生必须在具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学会如何学习,将比学会事实更为重要,这也应成为我们制定指南、实施教学中更应该重点思考的地方。因此教研组内仍要组织教师对于这些试题做重点的分析研究,每位教师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教学目标、学生现状重新修正我们的统整指南,同时要在课堂教学、作业、监控等方面作相应的跟进,真正使我们的统整更有效,更有生命力。当前仍特别要加强对学生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各教研组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区本教材——《教学规范从这里开始(作业)》一书,把握设计作业的五个“度”——广度、密度、难度、梯度和跨度,结合各学科的具体要求修改规范各科的作业设计,注重作业的有效性,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同时设计一些长期的实践性的作业内容,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各学科都要根据其相关学习内容有创意的设计布置本学科的作业,本学期还将举行作业设计评选,各教研组推荐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以提供给大家共同学习,提升。严格按照教育局《周末作业监测机制指导意见》的要求,各教研组要对周末作业布置进行统筹安排,年级组长要控制平衡本年段学生周末作业总量;教研组长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梳理本年段学科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有效经验;要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每位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为出发点,布置周末作业。各学科的教师要多关注一些相关的文艺活动的最新资讯,增加自身的信息量,可以推出一些观摩欣赏活动的菜单作为周末作业的一部分,丰富学生的活动实践。作业内容要难易适度,要有分层要求,注意作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增强作业对不同学生的适应性和选择性,杜绝机械重复、照抄、教辅材料照搬,要求语数英学科每次的周末练习教师必须先做一遍,调整内容,掌控时间,上交到教研组长,同时教导处也会随机抽查各年级的备忘录和日常作业、周末练习,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改进。
另外,本学期下发了区本教材《教学规范从这里开始(评价)》一书,对于学习评价的意义、功能和内容,学习评价的主要类型、方法和基本原则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评价并不仅仅局限在基础课中课堂反馈测验监控中,在拓展课、探究课中都有,根据绿色指标的要求,它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评价。老师们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教研组内除了关注新授课的教学外,还应对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其他类型的课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研究。本学期继续实行不打招呼推门课,课后交流每位教师要对自己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说明,以及前后阶段的相关联具体做法简单地进行介绍,结合绿色指标的相关指数进行反思和听评课,通过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实现“低负担、高质量”而真正努力。
二、 继续推进区重点课题《学校课程的统整实施研究》
本学期将继续围绕《学校课程的统整实施研究》展开重点实验研究,继续加强三类课程的统整实施研究。上学期根据市教委、区教育局关于《徐汇区小学“快乐活动日”实施办法》文件的要求,我们把拓展科目进行了调整,各课程都紧紧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多方整合。任教教师都要建立起课程意识,确定课程目标、要有选择性的组织课程内容,健全课程的评价,要把自主拓展和特长生培养的目标有所区分,自主拓展是具有普适性的,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从而在课程文化的背景构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变方面做出新的尝试,从而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期末仍将利用最后一个“快乐活动日”进行各项目的展示。每位教师在上学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制和完善各科目特长生培养的系列课程,还是要和任教的学科课程进行学期课程统整后实施,同时将自己设计的课程纳入本学科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并要做好统一安排考虑,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目标就是要出培养我校各学科、各方面的种子选手拔尖生。本学期教导处联合校长室还将对以上课程进行随堂听课,及时了解在实施过程中的老师们一些问题和困惑,第一时间争取专家的指导,确保有实效。
三、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研究与管理功能
(1)教研组内的学习:
加强教研组的研究与管理的综合功能,围绕“学期课程统整”和“学校课程的统整”,引导教师在教研组内进行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研究。本学期仍要在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上做重点跟进。使我们的实践研究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效果。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关于“一教一法”的相关理论书籍学习,加强教师的自主学习,继续采用“学习摘录”本,的形式,把自主学习中的一些心得点滴及时摘录,及时分享,形成研究氛围。
(2)教研组内开展的教师基本功历练:
教研组内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历练,各教研组要有计划地安排基本功训练内容,自主进行各学科教师的基本功历练,围绕主题形成:学习(基础)+反思(动力)+研究(关键)专业成长模式。本学期继续要关注各层面教师的发展,职初教师要强调教学规范化,学习区本教材——《教学规范从这里开始(备课、上课)》,带教教师进行解读指导,从备课抓起,规范各自身的课堂教学。积极参与本学期区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激发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区层面的评比,使更多的教师得到展示的机会。
(3)加强备课组建设:
本学期要充分发挥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把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备课组。强化备课组长的主体意识,发挥备课组长的组内引领作用。备课组活动应以研究分析教材、探讨教法为主要内容,提倡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集体备课,把握知识传授的正确性,重视教法研究,就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通过及时活动得以解决,形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氛围,教导处和教研组长会深入备课组,同备课组老师共同展开研究。
四、大力开展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研究、 形成系统的培养系列
各科任教师要有重点、有层次、分年级对学生实施“善学”能力的培养。要做好各年级之间培养的连续性,各教研组内根据已初步形成的各学科的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系列,通过实践,就反馈的效果进行讨论调整,逐步完善。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上做重点思考。
五、抓好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诊断,大力发挥其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功能
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教学监测→评价反思→教学改善→教学监测”的教学管理机制,坚持从监控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学科必须要确保合格率,提高平均分,关注优秀率。集中精力抓好教学质量监控,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网络,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继续强调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诊断功能,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单元性的教学诊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实现教学质量的一线监管。教导处还将根据各学科单元性的教学诊断中产生的问题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共同研究、探讨,通过分析反馈,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单项或综合抽测,并通过抽测的质量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对质量监控中明显薄弱的班级和学科,仍将采取跟踪听课、作业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实地调研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督促其有所改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
六、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流程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规范教学流程管理,做好教学流程管理各环节的检查工作,做到每项工作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个别反馈与集体反馈相结合,检查促提高,保证教学工作扎实稳定有序地推进。
●落实、提高周周有自报课、月月有研讨课的开课质量。继续提倡跨学科听课,加强听课的质量,要明确“听课听什么?”听过程、看学生、想自己、记感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位教师除了完成好听课指标外,(教师10节,备课组长15节,教研组长20节),还应对每节课进行简短的评价,这样才能吸收其他教师的长处,促进自己专业水平的发展。分管领导要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蹲点,指导、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严格执行上海市课程计划,保障三课两操两活动的质量,做到专时专用,特别是午会课、体育活动要严格按照指定内容上,尤其是体育活动课,要有锻炼目标和具体指导;体育老师安排好每节课的体锻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调整活动内容,教导处会根据“体育活动课管理制度”进行抽查。同时要继续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补差。要提高校监控的质量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析问题原因要以教学常规为根据,从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过程找原因,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高质量、低负担”。
●加强推普工作,根据区语委办的工作要点开展系列的推普活动,规范语言文字。语文教师要负责规范本班的推普工作,并积极参与一次有关的推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