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在线 >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师生素质文明 > 师德建设 > 主题教育

让师爱住满孩子的心田——我之师德观
2010-12-01  作者(来源):李 琦

我想大家对于昨天的心理测试都记忆犹新,特别是对于那棵树。我之所以看到那棵悬于半空的树,我想之于我很小失去母亲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得不到而渴求。试想,如果,面对一群接受心理测试的是我们的学生,那棵树喻示着他们的老师,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像章老师那样是一棵抱着很舒服,又很大的一棵树,像老师那样说到自己的母亲那幸福感便溢于言表,我想我们便无愧于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崇高的职业了。这也印证了我们一份学习材料的一句话“爱乃师德之源”。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数载,我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的味儿,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所以我今天的师德发言稿的题目就是“让师爱注满孩子的心田”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热爱学生,可以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我们的杨燕老师,虽然带着三个班的数学,但却是兢兢业业地工作,中午经常最后一个来到饭厅吃饭,放学后也有她留下来辅导学生的身影。她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开始,一点一滴渗透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感觉到其实通过自己的努力,数学上也可以取得好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及一种努力之后的满足感。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有学生拿着课外习题来和她探讨解题的方法。她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也使她所教的数学成绩在今年的区监控中成绩骄人。还有我们的王蓓老师,是个开朗、快乐的老师,她以她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着她的学生,影响着她的学生。她说:“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 就说他们班的小辰同学,真可以说是个猴子屁股,刚开始他坐哪里,那里的纪律就差,闹哄哄的。老师从另一个角度入手,问他:“你想管其他同学吗?想当一当班干部吗?”他感到很意外,又感到很惊喜,“我行吗?”他自己也有点底气不足。“行,但是条件是这星期的表现要好,同学们都是你的监督员。”老师一番鼓励的话语使他对自己有了自信。一周下来,他的表现真的好转很多。老师也实现自己的诺言,让他来参与班级的管理。同时,细心的老师还经常背着其他同学时时提醒他,自己是班级的管理者了,更应注意自身的行为表现。现在他的表现好很多了,还被评为进步星的称号。他的点滴进步可以说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也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健全在和谐师生关系上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有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小插曲,让我刚步入工作岗位没几年的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在教学《猫》这课时,学生非常喜欢,十分感兴趣,学生学起来愉快,我教起来也很轻松,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也参与到朗读当中,范读课文,正当我读到“枝折花落”这个词语时,一只胖胖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停下来,问道:“有什么疑问?”那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你刚才的词语读错了,“枝折花落”中的“折”应读“shé”,不是读“zhé”,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停顿了一会后,问那学生:“你有什么根据?查过字典了吗?”那学生大声说“我爸说的,我也查字典了!”我马上请有字典的学生查阅了一下,结果这个“折”字是一个多音字,里面有三个读音,shé的读音是“断了”的意思,与课文中的枝折花落的解释相符,顿时,我脸上红了,对他们说:“同学们,对不起,也老师的知识还不够全面,你们还可以去查阅其他的字典进一步核实,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有关信息。以后,也要象这个同学那样,遇到疑问要多查字典,多查阅资料。”这样,他的脸上才略显满意的神情。他爸是谁呢?我们校长,而且是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经常性如果你说的和他父亲不一样,那他马上就会起来辩驳,这给当时年轻的我很是压力,但我推动了我的进步。是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无所适从。在如今课改大环境中,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给我们教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桶水”应该是新鲜的活水源。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还要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和科普知识,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保持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我们的体育老师面对一个发火并打他两拳的学生是这样处理的呢?面对暴怒的学生,他面带微笑,平静地对孩子说:“马上你我都要上课,要不等你冷静一下,等下课后再来讨论谁对谁错,怎样?”结果,课后,这位孩子竟然主动来向我们的老师道歉。试想,如果当时胡老师厉声斥责,指出他的种种不对,也许会更加激怒这位孩子,会有这样的教育效果吗?再来说说二(1)班的一位小蔡同学,是个中日混血儿,挺聪明的孩子,但因为父母离异,四岁由日本来到中国,因爸爸工作繁忙,生活、教育都由奶奶承担。由于单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造就了他自私、遇事易怒的性格。对于这种孩子,在教育手段上就要掌握好度。我的语文课上,只要接触到新的知识点,他都兴趣盎然,为此我尽量在课堂上给他对一点的表现机会。他好奇心强,喜欢问问题,所以,对于他的问题一定要解决,而且要说到他心服口服。以树立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威信。同时,在身体上多关注他,他是个过敏体质,有哮喘病,其实这些也造成他易怒的性格。我经常课后叮嘱他多喝水,在网上找到一些治哮喘的偏方,告之她奶奶。所做这些,就是走进他的心灵,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现在,在我们各位老师的努力下,他的进步还是明显的,语文课上,他积极发言,为了给小组加分,他还主动做我没有布置的作业。有一天早晨,我看到我桌上几个精美的小糕点,附着一张留言条:“老师,这是日本的小点心,给您尝一尝,希望你爱吃。同时,也复习一下留言条哦!”多么可爱的孩子呀,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经过这件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走访家庭,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至今日,感受着学生与日俱增的尊敬与喜爱,收获着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欣喜与快慰,我终于明白了——师德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它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它升华在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上。这就是师德的真正含义。也让我们的孩子能环抱这老师这棵大树,幸福地绽开笑颜吧。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