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课程的统整实施研究》为抓手,统领语文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善学”思想,把“双基扎实,会学习,会探究”的善学要求进一步落实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个性特长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全面提升师生的教与学的潜能。
二.常规工作
1.认真回读国家《课程标准》,扎实牢固地树立课标意识,加深对课标的理解。组织教师对多种版本教材体系的学习与理解,并对这些教材体系进行更深刻的对比研究,使我们的教材统整更有依据,更有科学性,更有生命力。
2.围绕学期课程统整,引导教师在组内进行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研究,精读一些课堂教学的好文章,充实并更新理念。教师认真做好摘记,组内交流,读写结合谈体会,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在组内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历练,积极开展教学评价与研究,使教研组成为教师教学潜能开发的基地,教师合作发展的学习型团队。
3、大力开展课程统整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强调按《统整指南》研制与设计教案,按统整教案进行教学,大力推进课程统整的课堂教学实施的研究,继续抓好新知识传授的首次成功率,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完善课程统整教学。
4、开展基于课程统整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各年段以校级课题——《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为抓手,展开深入的研究,形成一批自己的研究成果。
5、在教研组内,每位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细读文本。以备课组为单位,自选一篇教材,共同切磋探讨,进行文本细读,最后在大组内进行交流。
6、认真学习区本教材,从备课开始,每位教师学习撰写规范有效的教案,每一单元撰写一篇规范的教案。在备课前要关注单元整体教学,本学期要对两单元的教材进行整体设计,学期结束上交教导处。
7、关注作文教学,重点把握各年段的写作要求,把写作知识溶解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写作训练与评价的有效性,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全面落实各年段的写作目标。
8、加大“学科内三类课程的统整”的实施力度。通过学习,每位教师要弄清不同类型的课程的实施策略, 同时还要开展《上海市教委拓展型课程指南》和《上海市教委研究型课程指南》的学习, 明确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大自主性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力度,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要加大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力度,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充分发展打下基础。
9、深入学习《徐汇区启新小学2008学年度课程实施指南》,了解相关内容,重点关注三类课程的统整。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某个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借着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将研究的问题深化,具体化,实践化,从而将研究的成果在教学中进行操作、推广,从而形成一批较为完善的探究课模式。
10、加强三类课程的统整实施,各备课组在制定探究课方案的同时,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每一课时中,形成系统规范的设计,努力形成探究课的样本,学期结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展示。
三、具体工作
★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根据实际需要,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其实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
2、培养学生阅读时圈、画、批注的习惯。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重点词或难懂的地方,画一画含义深刻的句子,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评注,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习惯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不但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而且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持之以恒地这样做,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大大提高。
3、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养成做读书笔记,做小练笔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中高年段的老师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可以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还可以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可以给一篇课文或一本读物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做小练笔的能力。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1)注意培养预习兴趣。
我们可以在预习的方式和预习内容上动些脑筋,让学生多点自主选择预习的权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2) 注意预习作业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
预习要求不能太高,要注意因材施教,好生学习困难生预习要求最好是有所区别。
(3) 注意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
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则必不可少。在预习中,作为教师首先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重点篇目的课文进行认真地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题。其次是注重课堂上的检测与落实,落实到位。
四、注重读与写的联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低年段
注重观察写好规范的话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一句话是这样,一段话也是这样。在写一段通顺连贯话的同时,首先要学习怎样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试试: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只有看清了,说话才有内容。同时,在观察时还要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近到远,由整体到局部等,只有按一定顺序说的时候才不至于丢三落四。使学生懂得如何有序地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也是观察的基本要求,可以利用媒体的可控性,将事物的重点部分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就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点。
2、把观察到的连贯说出来。
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了事物,观察完毕,就要把它说出来。说的时候也要按照观察的顺序去说,不要东一句,西一句没个顺序。在说的时候还要注意前后句子的连贯,避免词语重复。
3、引导学生讨论,启发联想。
一幅图画,一个事物,往往不只限于表面现象,而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说话时,当学生把表面现象说清楚,连贯后,并没有完成任务,这时,教师要把说话的内容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启发学生讨论,联想。“他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以后会怎么做……”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时候,学生会积极讨论,发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低年级写话时,往往是老师引导说了,也要求写了,而落下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讲评。因为学生在写的时侯,并不一定是按说的去写的,或者有发挥,或者有落写的现象。所以写完后要注意讲评,像高年级作文讲评一样,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写起话来就会符合要求了。
(二)中高年段
1、利用文本空白处想象练笔
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的空白处,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扩写,从而丰富故事情节。在文本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练笔,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着眼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原文为依据,进行比较、揣摩体会一番,这样无疑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有帮助。
2、在情境交融处抒情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闪烁着人文光辉、激情澎湃的课文,这些课文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文本创设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时,可引导学生由情动到辞发,内化情感,享受“我手写我心”的喜悦。
3、在读有所悟处自由练笔
我们的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兼具了文辞优美与思想性强的特点。因此,有些文章教学完后,可指导学生在有所感悟处进行练笔。即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读有所悟处引导他们练笔,能把课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外积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锤炼思想、锻炼表达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随文练笔,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活用表达技巧,吐露自己的心声,并让学生习作有根可寻,有样可照,读得轻松,写得愉快。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而且书面语言运用频率大大提高,学生自身积累的语言得到激活,使阅读与写作真正“互惠双赢”。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学着重立足于课堂,在夯实双基的同时,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把阅读与写作真正的整合在一起。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