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身心等方面都提出了高要求。其中,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起码要求。
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有看不见的深度,摸不着的广度。这就要求,作为一个有志于教育的现代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就必须具有坚定的献身精神。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老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育好人,是生活的导师也是道德的引路人。在教育学生之前,首先必须先造就自己,自己必须是一人值得推崇的模范,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他们心目中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对教育是多么重要。
一个人民教师热爱自己教育事业就应该通过爱学生体现出来。爱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颗热情相待的心。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热爱学生。在有关教师素质的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自身,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都与教师的职业品质、人格特征有关,它们是:第一,热爱孩子,诚实公平,敬业精神;第二,善于与学生沟通;第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当遵循的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质。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要确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发展服务。
2、要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我们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要做到以诚心对待学生,以爱心感化学生,以耐心教育学生。
3、体现自身的价值。回想这两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始终坚持热爱学生,诚心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的教师是幸福的,因为他所获得的情感回报是那样纯洁、真诚,每到考试拿到一张张令人满意的答卷,使我体会到了收获希望的幸福。我从学生那纯洁、真诚、五彩缤纷的情感回报中,深深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职业。
作为教师,我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希望,敬业、勤业、创业、乐业,“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担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责任。作为党员,我要将各种理论学习成果,转化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转化为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将党中央的要求转化为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行动,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