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专栏

为人 为师 为学 体会
2008-03-06  作者(来源):顾翠兰

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心系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的普通教师孟二冬,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的精神却植根在人们心间,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高远志向、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却让每一个人为之感动。他在数十年的求学与教学过程中,将做人和做学问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默默无闻地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诠释了人生的真谛。孟二冬就是这样的学者和师者。在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和孟二冬老师的先进事迹后,孟二冬老师教会了我们做人要善始善终、勇于担当的人生道理。他还教会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就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孟二冬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们加深了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解与对教书育人内涵的把握,从而增强了奉献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与应该像孟二冬教授那样为学为人为师,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教师。我们学习孟二冬,就是要学习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他崇尚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他珍爱生命、坚韧不拔,为战胜疾病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他是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长期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工作,这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整体优化班风班貌?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我认为,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低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对于儿童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在培养学生这两种习惯时,注意符合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注意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对具体学习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它习惯的养成,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我深感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我就是通过抓一般学习习惯与特殊学习习惯的养成,使我班的班风班貌得了整体发展,每位学生都能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都想为集体争光。因此,学生不但成绩和学习习惯好,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各种比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由此可知,抓学习习惯培养,能促进班风班貌整体发展。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我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我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年级同志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长期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感:人才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养其习于童蒙。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充分强调了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及其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是基础教育,基础工程事关重大,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爱国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心理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立德、善学、强身、怡心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任重而道远。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