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首歌这样唱道:“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默默地把芳香送到人世间……”在我们学校就有一位这样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而又默默无闻的老师,她——就是我校的艺术总指导姚珣老师。
97年,她随着房屋的搬迁,从静安区调往徐汇区离好家最近的梅陇小学,为的是更方便照顾好已经跟随她生活多年的,她的爱人的姑妈,一位已经88岁的残疾老人。我们学校的合唱团也就从这一年起开始建立。她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从合唱团成立的那天起,无论有无比赛和演出任务,她都坚持每天进行合唱训练。合唱队由原来60多人一支的单一队伍,发展成现在拥有130人左右的阶梯队伍,占全校总人数的21%。这其中包括有相当一部分学习较差的孩子,这些很少体验过成功喜悦的孩子们,自踏进音乐教室,却开始感受到了姚老师为他们营造的恬静、和悦、宽松的学习环境,他们从此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在姚老师的理解与尊重中找寻自己的长处,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合唱队中有一位五(2)班的学生,特别调皮。去年正赶上他父母要去外地出差,语、数、英老师都觉得他太淘气,不敢接受他,是姚老师把他领回家住了一周,不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在学习上还耐心地帮助他,当他父母回沪准备付费给姚老师时,她一分钱都不收。
姚老师每天很早来到学校,早晨训练高年级队,中午训练低年级队。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合唱训练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资质,进行不同的教学,充分调动起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唱队的学生来自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学校常常安排教学质量监控、抽样考试和其它类的竞赛,遇到这样的情况,姚老师妥善处理好与其它学科间的关系,合唱的大课训练改为小课训练,甚至来一个学生,训练一个,待学生考完试,学业相对松一点了,她就抓紧进行大课训练。这时她常常把自己的合唱训练比做银行里的存钱——零存整取,零的训练,再整的合起来,力争做到学习、合唱两不误。通过姚老师这些年来艰苦努力,成功有效地教学,我们梅陇小学的合唱团在近几年的比赛中屡屡获得好成绩:
97年获“国歌、队歌、校歌”比赛二等奖
98年获“布谷鸟音乐节”合唱比赛一等奖
99年获“双迎双庆”合唱比赛一等奖
99年合唱队第一次被评为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
00年合唱队获“市二杯”合唱比赛一等奖
01年合唱队第二次被评为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
02年获“布谷鸟音乐节”合唱比赛一等奖
03年第三次被评为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
04年获“聂耳杯”合唱比赛一等奖
04年获“聂耳杯”小组唱比赛一等奖
05年在“市二杯”合唱比赛中获一等奖
05年学校合唱团正式被评为徐汇区学生艺术团合唱分团
02年我们学校合唱团代表徐汇区参加了上海市少年儿童庆“六一”的重要演出,受到了团市委及市政府领导的一致好评。上海市东方小伙伴艺术团中的一部分团员就是由我校合唱团培养输送的。姚珣老师热爱青少年艺术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她除了精心策划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还主要承担起了学校各类艺术比赛的任务,包括舞蹈、器乐、戏剧等。为了更好地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她自费一万多元购置了笔记本电脑,用于电脑备课,学习制作课件,并积极投入了学校的科研课题研究之中,她是我校最早参与课题研究的副科教师。这些年来,姚珣老师在教学与工作中始终抱以诚恳、真实、不掩饰、不做作,始终以“诚”赢得学生的信任,以“才”受到学生的爱戴。她常常告诉学生: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一定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她力争将合唱团创建成双一流的团队,即一流的行为规范,一流的演唱水平。
几年前,当学校开始实施百分之十骨干教师每月200至250元不等的津贴时,正当许多老师都在积极申报的时候,姚珣老师却出乎意料地作出了放弃申报机会的决定,学校领导几次给她申报机会,她却说:“将这机会留给青年教师吧!我以后再争取。”姚珣老师就像一片小小的绿叶,那么平凡,和所有的教师一样,默默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她又像绿叶一样纯情,用自己的生命和活力点缀着校园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