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6月健康风险提示
2024-06-03  作者(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众号

6月,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天气闷热潮湿并将迎来高考、中考和端午节这里提醒大家关注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百日咳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此外,随着梅雨到来病媒生物也随之增多大家还应关注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

一、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实质是同一种病,只是其表现部位有所差异。每年的夏季进入高发季,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较轻,少数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患者年龄越小,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需要家长关注患儿病情并及时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的小兄弟,主要以发热、口腔黏膜 和咽峡部疱疹为主,病情轻微,很少出现重症患者。
监测数据显示,近期部分地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要予以特别关注,谨防聚集性疫情的产生。

防病小Tips

1.保持个人卫生,养成洗手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饭前、便后、外出游玩后、手部被污染时均需洗手,不喝生水,打喷嚏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

2.注意室内的环境卫生,经常性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衣物、被褥要勤洗勤换,经常性的太阳晾晒,餐饮具、奶瓶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

4.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携带儿童前往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拥挤密闭的公共场所。
5.一旦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拖延导致病情延误,演变成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6.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风险,推荐6个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流行性感冒和猩红热)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强传染性,发病年龄主要为1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和5岁以上的儿童,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回音。6月需注意预防百日咳,目前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流行性感冒,根据流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期部分地区流感流行趋势呈缓慢上升。历年存在夏季流行小高峰,当前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预计6月流感将有小幅度上升,加上高考、中考,学校及托幼机构应重点关注。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猩红热进入高发季,这些知识要掌握》
    猩红热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是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儿童扁桃体炎、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并发症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物品、手、食物等传播,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托幼儿童和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

防病小Tips

1.室内注意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流行季尽量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如有不适注意戴好口罩。
3.提高健康素养,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手绢或者纸巾遮掩口鼻。
4.加强日常防护,勤洗手、规范洗手,适当锻炼,合理作息,均衡饮食。

5.如不适应尽早就医,婴幼儿到接种月龄时,按时接种疫苗,尽早获得保护。

三、虫媒传染病(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骨头、关节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目前没有治疗特效药,因此预防登革热,关键是要清除积水、防蚊灭蚊。

防病小Tips

1.前往蚊媒传染病高发地区依照规定及自身需求注射疫苗。

2.清积水灭蚊虫:定期清理花盆、托盘、废弃瓶罐的积水破坏蚊虫孳生地,无蚊便无登革热。
3.长衣裤做防护:外出游玩身穿长袖长裤,涂抹驱蚊水,避免在草丛深处、灌木森林等蚊虫栖息地、阴暗处长久逗留。
4.点蚊香挂蚊帐:住所门窗设置纱窗,房间内使用蚊香驱蚊液,悬挂蚊帐以防蚊子偷袭睡梦中的肉体。
5.做好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居史及蚊虫叮咬史,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