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新举措 助力成长暖人心
——启新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报道
陈芳婷



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部署,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相关要求,新学期,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我校按照“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的原则,进一步“升级”课后服务,更好地满足了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办有温度的教育。
多途径做好宣传:排摸基本情况
暑期接到课后服务工作要求后,学校行政班子立即召开会议,在总结上学期课后服务工作经验的同时,商量制定了新的“5+2”课后服务工作方案,采用“三段式”课后服务模式,为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开学初召开线上全体家长会,由学校领导对家长做“双减”工作及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介绍,班主任老师针对重点进行再解读,并开始第一轮的“学生参与情况”预排摸。在返校前,学校再就“双减”和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通过学校公众号进行宣传,同时各班收集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人数及各类情况信息,教导处进行汇总。对于家长临时性的个性化需求,学校、老师也给予满足,年级组每周五进行人员的再确定,有变化的及时报教导处负责老师。
关注学生学科辅导:完成作业我能行
结合“五项管理”的相关要求,学校充分关注学科辅导。15时30分到17时30分,各自班级的任课老师轮流进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静心完成书面回家作业。
老师们充分利用起了课后服务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及时做好对学生作业指导和反馈答疑等工作,争取让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不把作业带回家,切实做到减负增效。开学第二周起,学校还安排统一时间(每天下午3:30—3:40)由老师看护下,让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食用点心,然后再开始安心完成作业或参加各类活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社团体验
本学期我校还开设了社团活动,有跆拳道、乒乓、乐高、扬琴、书法、合唱、儿童画……这些社团覆盖了运动、艺术和科技等多个领域。每周一至周四15时30分到16时30分的课后服务中,学生们放下书包,奔向活动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类有趣的兴趣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不仅让学生的课后服务变得更充实,更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保障延时服务体验:温暖的校园我安心
有这样一批孩子,或因父母辛苦工作无法及时接回,或因在学校学习效率更高。他们提出申请,留校参加延时服务班。17时30分到18时00分为校级看护,学校统一安排了教室,让学生们可以阅读、做手工,并由轮值教师在教室进行看护。即使参与这一时间段课后服务的学生相对偏少,但温馨的教室、亲切的老师仍能让学生感到安心,这是属于孩子们的“温馨时刻”。
这学期我校在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的同时,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丰富学生课后服务活动内容,形成了切合学校实际情况、具有实效、特色的学校看护工作模式,努力做得让家长满意、孩子开心。
对学校来说,做好课后服务,关键在发挥育人的主阵地作用,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我校还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形成具备启新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