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
2.和孩子密切相处,从他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3.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在和孩子说话时,不要急不可待,要仔细地把他的话听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场。
4.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家长不能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这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家长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地给予亲情慰藉,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5.了解孩子的发展,不要尽说些他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他达不到的要求,让他觉得苦恼、苦闷、无趣、无奈、压力大。
6. 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要了解其真正含意。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其实这个问题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妈妈,我想要吃什么菜。”假如您理解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你想吃什么菜?妈妈去买”,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7.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
8.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引起孩子的兴趣,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亲子对话的题材,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观察、接触身边的各种各样事物,乃至一花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谈话的内容素材。相信这总会比那些老生常谈的“今天你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引孩子。